北京以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分析
发布日期:2006-11-22 08:47 作者:
据新华社信息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王金湘 刘浦泉)近年来,北京市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明确了都市型农业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重点,而且制定了一系列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其他城市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示范作用。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都市农业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它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对内为现代化都市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功能,对外为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北京市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实施“221行动计划”为具体措施,围绕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武装农业,通过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融合,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功能。
大兴区按照北京市委的发展思路,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战略管理思路,大胆实践,形成了具有大兴特色的“五业促一村”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即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优质高效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及配送业;开发新功能,发展观光农业;提高竞争力,发展科技农业;强化管理和服务,发展数字农业。形成新城市、新郊区、新农村的有机互动,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提升和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的一条必由之路,大兴区的“五业促一村”模式,为探索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本。
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第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年被首批列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以建设持续、高效发展的“都市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色,以设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为主体,引导大都市郊区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近年来,该园区紧紧瞄准北京市场对各类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瞄准市民对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的巨大消费空间,依托首都科技优势,积极发展蔬菜、果品、花卉、养殖、林木种苗等产业,大力扶植和孵化龙头企业,继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顺义区三高(高产、高效、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用新思路构筑高效管理机制,用新模式推动科技高辐射发展,用新科技创造高效益,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研院所合作、农合组织参与、产业化经营、利益对接的运行机制”,不断丰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内涵,其做法对国内其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位于北京市西郊的北京锦绣大地生态观光园区,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牧业领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植物生理、动物营养等五大专业领域为技术支撑,形成以畜牧业、种植业、观光农业为三大支柱,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将教育、交流、体验、消费融为一体,拓展了旅游空间。到园区观光旅游,不仅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揭开现代生物技术神秘的面纱,还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园风光,体验重返大自然的乐趣。
--农业科技推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在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京郊农业领域广泛应用,推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推动了科技农业的快速发展,京郊农业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支撑现代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蔬菜、林果、作物等新品种为市场增添了色彩。由北京市国家蔬菜工程中心、北京市北方果业中心等科研院所自主研发、选育的大量蔬菜、林果和作物等新品种,在北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北京市场的亮点。
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北京市的农业信息化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各种精准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北京市在小汤山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标准化的精准农业研究试验与示范基地,其中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领先国际。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民素质提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正在北京郊区实行的三网合一信息化建设对解决当前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市近年来着力发展生物技术,目前已经有52个基因序列取得了自主产权,其中7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研发的植物功能基因序列(EST)11000多个,获得11种植物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和染色体工程)新种质计60种。另外,还利用生物技术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玉米和优质强筋转基因面包小麦。
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的保护。北京市为了减轻化肥农药对城市周边环境的污染,重点发展了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取代传统的农药,减轻环境压力。2005年北京市启动了涌泉行动能力建设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在延庆小丰营蔬菜基地1000亩核心示范区推广节地、节肥、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2006年该示范面积扩大到延庆的3万亩蔬菜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
生物肥料改变了现代农业的核心。北京市针对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容易产生浪费和大面积土地面源污染的情况,着重发展了生物肥料。同时,北京市也加大了成熟技术对农村发展的科技支撑,在延庆县重点实施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七大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有效控制了农村面源污染。
疫苗产业在防治禽流感等疫病中作用显著。疫苗产业化在防治禽流感等疫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市自主创新的疫苗中,现有8个禽用疫苗产品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证书和生产文号,这些疫苗的使用有效防止了北京地区禽流感的流行。当前,在顺义金马工业区内一个与山东信得集团合作建设的全国一流的动物疫苗研发企业--北京信得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其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将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相关企业和养殖业提供更好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
为农村发展提供宏观决策支撑。北京市完成了山区和平原区资源底牌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山区和平原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咨询系统,这两项成果已经在山区县得到推广使用,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加快北京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
这些年来,北京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北京农村经济提供了显著的科技支撑,但是北京农业科技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人员服务郊区的长效机制和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建立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支撑,为其他城市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新思路,北京农林科学院李云伏教授认为,北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
首先,要建立原始创新体系、集成创新体系和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体系三大自主创新体系。以这三大体系为支撑,加强农业科技重点领域的创新研究。其次,要建立服务郊区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包括精干、高效的公益性推广体系,跨乡镇的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的科技服务体系,以及民营专业技术服务及科技中介组织等。第三,要建立科技人员服务郊区的长效机制。包括引导和扶持科研人员做兼职科技服务员,建立科技助理制,建立院院、院区、院地、院校、科企合作的五合新模式,建立单位之间的全面科技合作和科技人员的定点服务体系等。